巴恩斯迷宮實驗儀是神經科學、行為藥理學及認知功能研究中評估嚙齒類動物(如小鼠、大鼠)空間學習與記憶能力的重要工具。其設計基于動物天生避光、喜暗巢的本能,通過記錄動物在開放平臺上尋找逃生通道的過程,量化其空間導航策略與記憶形成能力。
巴恩斯迷宮實驗儀由多個精密部件協同構成,共同營造標準化、可重復的測試環境。

 
  1、圓形平臺
  直徑通常為90-120cm的圓形平板,表面均勻分布18-20個等距圓孔,邊緣環繞防護圍欄,防止動物跌落。平臺材質多為淺色不反光塑料或金屬,減少視覺干擾。外圍孔洞中僅有一個連接下方“目標箱”(安全區),其余為空盲孔,構成空間挑戰。
  2、目標箱(逃生箱)
  位于任一孔洞正下方的封閉暗箱,模擬嚙齒類動物偏好的隱蔽環境。其存在為動物提供強烈的逃離動因,驅動其利用空間線索進行主動搜索。箱體可拆卸清洗,確保無氣味殘留影響后續實驗。
  3、空間線索板
  固定于迷宮周圍的4-6塊不同形狀、顏色或圖案的標識板,均勻分布在房間墻壁上。這些穩定、醒目的視覺線索是動物構建“心理地圖”、確定目標位置的關鍵參照物。實驗中必須保持其位置固定,避免干擾空間記憶判斷。
  4、攝像追蹤系統
  高幀率紅外或可見光攝像頭安裝于迷宮正上方,配合專業行為分析軟件(如EthoVision、ANY-maze),實時記錄動物運動軌跡、停留時間、搜索路徑、錯誤次數與潛伏期。自動識別頭部、重心等關鍵點,實現無人化、客觀化數據分析。
  5、照明系統
  迷宮上方設置明亮白光燈或LED光源,營造強光、開闊的“厭惡環境”,激發動物逃離平臺、尋找暗穴的本能反應。光照強度可調(通常500-1000 lux),確保刺激一致,避免過強導致恐懼僵直。
  6、遙控啟動裝置
  無線或有線控制模塊,用于遠程開啟/關閉照明、釋放起始蓋或觸發錄像,減少實驗者靠近對動物的干擾,提升實驗標準化程度。
  7、防滑表面處理
  平臺表面經磨砂或紋理處理,增加摩擦力,防止動物奔跑時打滑受傷。部分型號配備可更換面板,便于清潔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